一、投保前:明确自身需求,理性选择保险产品 (一)了解保险保障功能,明确自身需求 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保费持续支付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从风险预防出发,合理规划保费预算,理性选择保险产品,避免盲目跟风,导致保险需求与所购产品不匹配。 (二)注意个人信息保护,防止信息泄露 不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避免在来源不明的链接、网页、应用程序中填写个人信息。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不向不明第三方转账、不随意提供个人重要金融信息和身份信息,以此防范欺诈风险和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此外,警惕误导性营销宣传说辞,避免因“熟人背书”放松警惕。 (三)增强风险意识,防范金融风险 消费者应增强风险意识,要明白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面对各类投资诱惑,务必保持冷静,仔细甄别。警惕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假冒保险机构名义等手段,这些可能涉及非法集资、违规销售金融产品、虚假金融广告宣传等非法金融活动,消费者要避免自身权益受损。 二、投保时:确保如实告知,理性选择购买渠道 (一)认真阅读保险条款,确保如实告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就保险标的或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有如实告知的义务。保险消费者在投保时,必须逐一如实填报投保单中提及的询问事项,填写内容要全面、客观、真实,不要有所隐瞒,否则可能影响合同效力,导致无法获赔。并且在订立保险合同时,一定要认真阅读保险条款,特别注意保险合同中的保险期限、保险金额、等待期等重要条款。 (二)选择正规保险机构办理业务 保险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时,要通过持有保险业务经营资质的正规保险机构,或者具有有效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执业证的销售人员办理。保险消费者可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拨打相关保险机构官方客服电话等方式,查询核实保险机构的许可证信息、销售人员的执业登记信息。 (三)警惕非法保险中介 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应在领取营业执照后申请业务许可并取得《保险中介许可证》,方可依法经营保险代理、经纪业务;保险公估公司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应报监管部门备案。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或接受相关服务前,可从官方渠道查询机构经营资质及从业人员执业信息。谨防名称中包含“保险理赔、保险咨询、保险服务”等字样且不具备保险中介业务资质的机构,此类机构不能经营保险业务。 三、投保后:注意长期管理,理性选择维权方式 (一)定期检视保单,避免重复投保 保险配置需根据自身年龄、健康状况、家庭责任、经济能力以及家庭状况变化进行调整。保险消费者应每年或在家庭状况发生变化时,重新评估保障是否充足,及时进行补充或者调整。定期审视保险合同,了解产品的保障范围、保费缴纳、退保规定等内容,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被误导。当保险保障充足时,避免重复投保。 (二)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理性选择维权方式 保险消费者应加强保险知识学习与掌握,树立科学的保险消费理念,关注金融监管部门、保险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官方渠道发布的风险提示,及时了解最新的金融风险动态。若对保险产品或服务有疑问,可通过正规渠道与保险公司沟通协商。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通过向保险公司、金融监管机构公布的官方维权渠道反映情况,也可以通过人民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