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当性原则”是什么? 伴随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金融产品日益繁多,产品特征、风险收益等也各不相同。因此,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消费者都应遵循“适当性原则”,诚信销售,理性消费。 所谓“适当性原则”,就是要将合适的金融产品或服务通过合适的渠道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银保监会令2022年第9号)规定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建立消费者适当性管理机制,对产品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实施分级、动态管理,开展消费者风险认知、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将合适的产品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同时,消费者也应了解、遵循“适当性原则”,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知识经验进行个性化评估,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避免盲目冲动消费。 二、为什么要遵循“适当性原则”? “适当性原则”有助于确保金融产品与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如果消费者没有遵循“适当性原则”,可能会产生一定风险。 (1)带来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经济压力 消费者如果忽视了家庭经济能力和实际收支等因素,购买了超过自身经济能力的金融产品,可能会给自己及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影响正常生活。 (2)产生超过心理预期的损失 消费者选购的金融产品若风险等级超出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一旦出现市场波动等导致经济损失或收益不达预期等情形,可能导致消费者心理产生较大落差。 (3)无法实现金融产品的基本功能 如果购买的金融产品与自身风险状况不匹配,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投资收益或当发生意外或疾病等风险时,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赔付,无法实现金融产品的基本功能。 三、如何遵循“适当性原则”? 购买金融产品,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贵越好”,而是“越对越好”。消费者在选购金融产品时,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清楚掌握自身综合情况及风险承受能力,正确认识并选择适合的金融产品。 (一)全面了解自身情况 在选购金融产品时,消费者要根据自身收入来源及支出预算、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自身投资知识经验等,结合实际情况,围绕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二)正确认识金融产品 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消费者要全面了解金融产品的性质、风险和特征,仔细阅读产品合同条款,亲自如实填写风险评估,并谨慎签署合同。 (三)注重提升风险意识 投资理财类金融产品必定伴随一定风险,一般而言,高收益也伴随着高风险,因此,消费者不能只注重收益而忽略风险,要树立风险自担意识,不仅要理性选购金融产品,也要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依法承担相应风险。 (四)理性选择正规渠道 消费者应警惕“保本高收益”等虚假宣传,务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保险产品,同时咨询专业人士,听取专业意见,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